在2025年亚洲杯上,中国男篮与韩国队展开了一场极为激烈的对决,最终凭借79比71的胜利挺进了四强。然而,这场比赛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第三节裁判的判罚。中国队在这一节被吹罚了17次犯规,韩国队则获得了17次罚球机会,其中15次罚中。这种极为不平衡的判罚让球迷们感到相当愤慨。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执法的裁判正是那位曾在三年前给中国队带来巨大困扰的伊拉克裁判——Ahmed Ali Yaseen Al-Shuwaili。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对中国队产生影响。早在2022年亚洲杯上,他就曾在一场对阵巴林的比赛中,几次对中国队做出极其严格的判罚,直接将赵睿和孙铭徽罚出场,差点让比赛局势发生大逆转。
说到这位裁判,Ahmed Al-Shuwaili出生于1983年4月14日,是一位伊拉克人。年轻时他曾经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但之后他转行当上了裁判,并且凭借在伊拉克国内联赛积累的经验逐步获得了FIBA的国际认证。他的执法生涯颇为亮眼,早在2019年,他就曾参与了FIBA男篮世界杯的执法工作,负责了小组赛和淘汰赛的裁判任务。此外,他也曾多次参与亚洲杯、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裁判工作。尤其是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他作为主裁判执法了几场比赛,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长名单中,他也曾位列其中,尽管最终未能入选,但这足以证明他的执法能力不容小觑。即便如此,尽管他的履历光鲜,然而在中国球迷的眼中,他却是一个“麻烦制造者”。
2022年7月16日,在亚洲杯的一个小组赛中,中国队与巴林队的对决成为了他执法生涯中的一次风波。当时Al-Shuwaili担任主裁,比赛的尺度异常严苛,尤其是在第三节,他连续对中国队做出了4次技术犯规判罚,赵睿因两次技术犯规被驱逐出场,紧接着孙铭徽也因犯规被罚下。中国队在场上瞬间少了两名主力球员,比赛的局势急剧恶化,巴林队趁机迅速追分,罚球机会不断涌现。尽管中国队拼尽全力,幸亏姜伟泽在关键时刻投进了几记重要的三分,顾全在比赛最后时刻投进了准绝杀,才勉强以80比79险胜,避免了亚洲杯之旅的提前终结。赛后,媒体纷纷发声,认为判罚的尺度过于偏颇,中国队的防守动作并未过于激烈,却屡次被判犯规,这让许多人对Al-Shuwaili的执法产生了质疑。
展开全文
时隔三年,2025年8月13日,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再次与韩国队相遇,而主裁依旧是Al-Shuwaili。这一次,比赛的地点转移到了沙特阿拉伯吉达的Al-Jawhara体育馆。赛前,大家对这位裁判的执法充满了担忧,毕竟他的“黑历史”已经让人记忆犹新。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时,中国队的防守表现非常出色,成功遏制住了韩国队的三分攻势。韩国队在前一场比赛中对黎巴嫩队投中了22记三分球,命中率高达57.9%,而本场比赛仅命中了3记三分,命中率骤降至12.5%。郭士强在战术布置上也做得相当到位,针对韩国队的外线射手做了充分准备。然而,裁判的判罚成为了比赛的“变数”。在第三节,中国队被判了17次犯规,韩国队的罚球数高达17次,其中15次命中,而韩国队在运动战中的得分却只有3分。整节比赛,韩国队靠罚球几乎拉平了比分,而中国队的罚球机会却极为有限。
记者薛思佳在社交媒体上也忍不住吐槽道:“防住了三分雨,没想到迎来了罚球雨”,她的话精准地描述了比赛的现状。此外,在一次争议判罚中,胡金秋在进攻时被韩国球员肘击,眉骨流血。慢镜头回放显示,韩国球员在防守时明显犯规,应该至少判罚一个普通犯规。然而,Al-Shuwaili经过回放后却选择继续比赛,似乎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胡金秋虽受伤,但迅速处理伤口后便继续坚持比赛,展现出了极大的韧性。这一系列的判罚让球迷们愈加愤慨,认为这些不公正的判罚对中国队的影响太大。
事实上,Al-Shuwaili的判罚风格一向以严苛著称,他的哨声频繁,尤其在面对身体接触时毫不手软。然而,在这两次关键比赛中,他对中国队的判罚似乎总是带有偏差。2022年面对巴林队时,中国队因他的判罚吃了大亏,而2025年与韩国队的这场比赛,同样在第三节的判罚下,中国队的努力差点化为泡影。球迷们对这类判罚的质疑也愈发强烈,认为这不仅仅是巧合,Al-Shuwaili的判罚尺度始终对中国队不利。
赛后,韩国主帅安俊浩也表示,韩国队在比赛中充满了饥渴感,想要突破中国队的防线,但最终靠的却是判罚的帮助。而通过赛后视频分析,第三节的错漏判多达9次,这直接帮助了韩国队追分,最终的犯规数据也显示中国队犯规次数远多于韩国。尽管中国队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比赛中的判罚争议无疑让人对裁判的公正性产生了疑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